凌晨血案 车祸现场位于104国道线黄岩西客站路段。1月25日凌晨4时许,交警大队领导率民警抵达事故现场时,目光所及,血迹斑斑,遇难者的头部与分离的下肢相距14米之远,令人触目惊心。从事交警工作20多年的副大队长黄道俭说:“如此惨烈的事故,实属罕见!” 肇事车已逃无踪影。根据现场情况,坐镇指挥的大队领导迅速确定了侦破的方向和重点。路面查缉、现场勘查、外围走访等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。民警了解到,事发时,有人看到有一辆“的士”曾路过现场,“的士”司机可能会目击到事故发生过程。 一番辗转奔波后,“的士”司机被找到了。司机提供,事故发生前,他原本与肇事车并排行驶,因为要在前方路口转弯,他放慢了速度,被肇事车超越。就在被超越的一刹那,他发现肇事车的车底滚出一团黑乎乎的东西,起先以为是旅行袋一类的布包,驶近细看,让他大吃一惊:竟是一双黑裤包裹的人腿。 “撞死人了!”待他靠边停车,准备打电话报警时,恰逢有人要打车。因为乘客要急着赶路,在一路聊天中,他竟把报警的事给忘了,甚至连肇事车的车号都没看清,只知道肇事车是一辆红色的大货车。
监控逞威 红色大货车?国道线上的滚滚车流让民警搔起了头皮,肇事车,你在何方?
侦破面临困境,有人突然想到了“天眼”——监控设施。这下,让民警振奋不已:距事故现场不远处恰好安装有监控探头,虽然监控探头不能拍摄到事故发生的瞬间,但民警还是找到了侦破此案的途径——从监控中筛选肇事车。 考虑到发案→发现→报警过程的时间差,大队领导决定将事故时间延伸到凌晨3点钟,并指派民警提取3点至3点50分的监控录像。从数百辆经过监控探头的车辆中,民警筛选出27辆红色或相近颜色的大货车,再经过仔细甑别,确定浙J25968等两辆大货车为重点嫌疑对象。
狭路相逢 上午11时,通过电子数据库的帮助,嫌疑车辆的基础信息出来了。民警首先与浙J25968的车主取得联系,得知该车正从温岭驶往椒江,准备开到临海市杜桥镇装货。 为防变故,大队领导当即决定:稳住他!指令车主就地靠边停车,等待检查;并根据车主所说的行驶路段,一边通报椒江交警先行拦截,一边迅速组织民警出发。 沿着双向六车道的一级公路,副大队长黄道俭、事故队长汪友春率领民警赶往椒江。当警车途径黄岩至椒江的交界处时,眼尖的民警突然发现,浙J25968红色大货车正从椒江方向疾驰而来。由于公路中心设有分隔带,警车无法拦截。 警车车速被提到了极限,好在前方出现了一个道口。警车司机一个180度大转弯,转过车头猛追。约5分钟后,红色大货车被成功截住。 突见警车,开车的车主张某开口就喊:“凌晨的车不是我开的,是他开的呀!” “我们什么都没问,他倒先承认了!”忍俊不禁的众民警循着张某的手势看去,发现副驾驶位置上坐着的人已经脸色铁青。 检查就地展开。还未细看,民警已在货车轮胎上发现了斑斑血迹,左侧轮胎的挡泥板上还粘着糊状肉渣。 经讯问,证实坐在副驾驶座的人就是肇事者王文德。当时他从上海运货到温岭,发生车祸撞死人后,他还侥幸地认为只要交警发现不了就没事,仍然与车主一起到温岭卸完货物,并取道椒江准备再次运货到临海。如果不是黄岩交警快速破案,等雨水冲去证据,他们还真可能逍遥法外。当日晚上,王文德被刑事拘留。 |